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1468|回复: 0

薄姓古今

[复制链接]

24

主题

0

回帖

9万

积分

管理员

积分
90279
发表于 2007-6-10 20:13:2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薄姓,在《百家姓》中排第264位。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182位。
薄姓溯源
第一个渊源:源于姜姓,出自古代炎帝后裔的封国,属于以国名为氏。
据史籍《潜夫论》上记载,薄氏是姜姓的后代。
上古夏王朝时期,有个诸侯国叫薄国,相传是炎帝后裔的封国。薄国故址在今山东省曹县东南一带,又称“亳国”。
成汤灭夏桀,夏王朝灭亡,商王朝建立,薄国亦随之鸟散。在其故国贵族及国民子孙中,有以故国名未姓氏者,称薄氏、亳氏,后统称薄氏,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。
第二个渊源:源于子姓,出自夏王朝商汤后裔的封国,属于以国名为氏。
在史籍《万姓统谱》中记载,薄氏为古商部落族人发展壮大的一个分支薄姑氏。当商族的另一支成汤,于公元前1600年左右率领盖氏部族与薄姑氏部族等诸侯国灭了夏王朝之后,薄氏部族建有薄姑国。
殷商王朝时期,薄姑国之地又称薄城(今山东淄博临淄,一说山东潍坊昌乐),与古盖国(今山东曲阜)相邻。
周武王灭殷商之后,薄姑国联合了盖国起兵反周,结果被太师姜尚率军镇压吞灭,姜尚功高勋著,被周公封于齐地。姜尚在后来收服了薄姑国与盖国的故民,其故地分别成为齐国的邑地。
薄姑国被齐国吞灭之后,其贵族后裔子孙以及国民有以故国名为姓氏者,称薄姑氏,后省文简化为单姓薄氏。
薄氏望族后来出自雁门郡,其族人达多尊奉商汤为得姓始祖。
第三个渊源:源于子姓,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大夫的封地,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。
据史籍《左传·杜预注》记载,春秋时期,宋国有一个大夫被封于薄邑(今河南商丘),世称薄公。
在薄公的后裔子孙中,多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,称薄氏,世代相传至今。
第四个渊源:源于羌族,出自汉朝末期羌族奚薄氏部落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
汉朝后期,羌族中有奚薄氏部落,在三国时期被称为蜀郡徼外羌、或北羌,原居西北地区甘、陕之间,后居于今陕西省关中平原的北部地区,后逐渐汉化,改为汉字单姓薄氏,世代相传至今。
第五个渊源:源于鲜卑族,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乌桓部薄奚氏部落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
据史籍《魏书·官氏志》记载,南北朝时期,北魏王朝辖下代北地区的鲜卑乌桓部中有薄奚氏部落。
北魏孝文帝在太和十九~二十年(公元495~496年)迁都洛阳时,薄奚氏部落随之入居中原。在北魏孝文帝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的过程中,薄奚氏改为汉姓薄氏,后大多融入汉族,世代相传至今。
第六个渊源:源于满族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
在俄罗斯学者史洛克格罗夫(史禄国,S.M.Shirokogoroff)发表的《满族的社会组织·部族姓氏·满语为表》中,记载了一支老满洲部族波勒氏,满语为Bere mongu,汉义“弓”,世居黑龙江北岸一带。该氏族人数不多,有四个小分支,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薄氏。
得姓始祖
商汤、薄公。
迁徙分布(聚集地)
薄氏是一个多民族、多源流的古老姓氏,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,在宋版《百家姓》中排序为第二百六十四位。
薄氏源出多头,先秦时期,薄氏族人便已在今河南商丘与淇县(卫之国都)一带有分布。
古代学者考证,“薄”与“亳”同,俱为地名,亳位于距商丘百余里的亳州,先秦时,薄即包括此相邻的两地,这样来说,亳亦可视为薄氏之发祥地。亳于东汉时为谯郡之治所,所以,谯郡成为薄氏之第一大郡望。
战国中后期,宋国与卫国俱被灭国,薄氏子孙因避难等原因有一支徙居今江浙间地,汉初高祖刘邦之妻薄姬即为今江苏苏州人,其父于秦时与故魏王宗女魏媪私通而生下薄姬,薄姬后被文帝尊为皇太后,其弟薄昭也因迎立文帝有功而封为轵侯,其子薄戎奴、孙薄梁均世袭,这可以说是薄氏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。
汉、魏时期,一支薄氏徙居于今山西北中部一带,后与北魏薄奚氏改来的薄氏相融合,逐渐昌盛为该郡之大族,此地古属雁门郡,是故后世薄氏有以雁门为其郡望堂号的。
南北朝至隋、唐时期,薄氏除繁盛于谯郡与雁门郡外,还播迁到了北方之山东、河北、河南、陕西以及南方之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等省份。
宋、元时期,薄氏在西北之甘肃、宁夏、内蒙以及南方之四川、重庆、湖北、湖南等地均有分布。
明朝初期,山西薄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,被分迁于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河南、山东等地。明朝中叶以后,薄氏于西南之云南、贵州、广西以及华南之广东等地均有所见。
清康、乾年间及其以后,渐有山东等地之薄氏伴随闯关东之风潮入迁于东北三省者。清咸丰六年(公元1856年)以后,亦有山西北中部之薄氏族人“走西口”,迁于今河套地区谋生。
如今,薄氏族人在全国分布较广,尤以山西省与山东省渤海湾地区为多。
郡望
雁门郡:战国时期赵国赵武灵王置郡,秦朝、汉朝沿用,治所在善无(今山西右玉),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河曲、五寨、宁武、代县一带。东汉时期移治到阴馆(今山西代县),此后多以雁门为郡、道、县建制戍守。雁门关之称,始自唐朝初期,因北方突厥崛起,屡有内犯,唐朝驻军于雁门山,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,戍卒防守。
谯国郡:亦称谯国、谯郡。东汉朝建安年间(公元196~220年),将沛郡分出一部分设置了谯郡,治所在谯县(今安徽亳州),仍隶属豫州刺史部所辖之沛郡,其时辖地在今安徽、河南两省之间的一带地区。三国时期辖地在今安徽,河南两省的灵璧县、蒙城县、太和县、鹿邑县、永城县间一带地区。
堂号
雁门堂:以望立堂。
谯郡堂:以望立堂。
格物堂:“格”的意思是能穷致事物之理。源自明朝时薄珏所著《格物测地论》。
铜炮堂:资料有待补充。
历史名人
薄 姬:(公元?~155年),女,名薄姬;河南洛阳人。著名汉高祖刘邦的嫔妃,刘邦第四子刘恒之母,薄太后。刘恒即皇位后,尊其母为太后娘娘。娘娘怀汉文帝后,却遭到吕后的极端仇视,汉高祖刘邦也听信吕后谗言,阄薄姬诬贬于荒野。她逃到河曲黄河孤岛上避难,此岛故名娘娘滩。薄姬于公元前155年辞世,其陵墓在今西安市东南郊,世称“薄陵”。又因该陵在汉文帝的霸陵之南,也称“南陵”。
薄皇后:(前2世纪-前147年),为汉景帝刘启的元配皇后,后被废。薄氏是刘启祖母太后薄姬家族的女子,嫁给当时还是太子的刘启,成为太子妃。前157年刘启登基,是为景帝。后册立薄妃为皇后,无子无宠。景帝二年(前155年)太皇太后薄姬逝世。景帝六年秋(前151年),薄皇后被废。四年之后,薄氏去世。
薄 昭:(公元?~前179年待考),薄姬之弟。著名汉朝大臣、轵侯。薄昭是汉文帝刘恒唯一的母舅,亦即母亲薄太后唯一的亲兄弟。
薄 珏:(生卒年待考),著名明朝机械制作专家。幼家贫,好钻研,因屡试不第,又目睹官场腐败,决心改学天文、数学和机械制造等。注重实践,自设实验室,配置各种工具设备,反复研制。著有《浑天仪图说》、《格物测地论》等传世。
薄绍之:(生卒年待考),字敬叔,丹阳人(今安徽当涂)。著名南朝宋国书法家。
薄彦徽:(生卒年待考),阳曲人(今山西太原)。著名明朝大臣。明弘治九年(公元1496年)进士,授四川道御史。他曾劾崔志端以羽士玷春卿,有正直名声。后上疏弹劾刘瑾“八党”,复以他为首上公疏,请留任刘健、谢迁,而指陈瑾等人罪。奸宦刘瑾怒,令东厂杖责后烛归。伤重,未及起官而逝。
薄子明:(1894~1919),原名薄守德,字子明,人称薄天飞;山东日照市东港区巨峰镇薄家口村人。著名民主革命先驱。薄子明是同盟会员,山东倒袁护国军司令,辛亥革命烈士。
薄一波:(1908~2007),原名薄书存;山西定襄人。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、书法家、经济学家。薄一波于192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,同年1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员。于2007年1月15日在北京逝世,终年九十九岁。
薄 冰:(1921~),山西应县人。著名英语语法专家、翻译家。薄冰教授长期从事英语语法的教学与研究,对英汉翻译亦有较深造诣。近年来致力于英语咨询方面的工作,现主持《英语世界》、《英语沙龙》和《大学英语》等刊物的咨询专栏。主要著作有《英语语法手册》、《高级英语语法》、《英语文法手册》、《英语时态详解》、《英语名词的数》、《英语冠词的用法》、《英语语法札记》等。
薄 冰:(1933~),又名薄保真;山西人。著名口腔医学专家。主任医师,副军职待遇。薄冰为制冷学会会员,中华医学会江苏口腔分会委员,中华医学会南京口腔分会委员,南京军区学校学术委员。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,做基层卫生工作,相继考人内蒙古军政干部学校第四军医大学,1958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系,后在第二军医大学进修口腔颌面外科。1960~1962年在南京中医学院学习,尔后回南京军医学校第八一医院,任军医、副主任军医,主任军医。主要论著《论冷冻治疗口腔粘膜扁平苦癣》、《论液氮冷冻在口腔颌面部的应用)、《口腔颌面部创伤的处理》;《颌面部创伤在救治中的问题》、《黑棘皮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》、《口腔颌面部线菌病》等。
薄自洋:(1942~),山东日照人。著名当代商业雕塑家。师从著名雕塑家王昭善,治艺吃苦耐劳,虚心好学,兼收并蓄,风格自成一家。1988年在山东艺术学院进修。副教授。从艺五十年,一双巧手,无数英豪;所出人物,约有数千。凡塑成者,观已之肖像,无不哑然失笑,为之绝倒。主要作品有《彩绘女工》、《昭君出塞》、《贵妃出浴》、《李清照》、《振兴中华》、《备考》、《方志敏》、《晨读》、《迎宾曲》、《期望》、《曾子像》、《迎春曲》等。
薄锦山:(生卒年待考),四川人。著名工程地质学家。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,著名的“挖孔压浆桩的加工工艺方法”设计发明人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Chinabo.org

GMT+8, 2024-12-27 18:57 , Processed in 0.115768 second(s), 23 queries .

Powered by 薄家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